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

計算代價 - (基督徒不應為自保去逃難而不認自己是基督徒)

梁氏因怕會被連累, 要求跟隨梁氏逃難的信徒不要說是跟錫安教會逃難,
要信徒自稱是學生和先生的關係( 是變相說謊否認基督徒身份) ,
這是十分可恥的! 其實若逃不過災難憑藉信心死總好過要信徒違反真理!
38 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,也不配作我的門徒。
39 得著生命的,將要失喪生命;為我失喪生命的,將要得著生命。」
(馬太福音10:37-39)

選文自跟隨耶穌
路加福音 14:25-35
25 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。他轉過來對他們說:
26 「人到我這裏來,若不愛我勝過愛(愛我勝過愛:原文是恨)
自己的父母、妻子、兒女、弟兄、姊妹,和自己的性命,就不能作我的門徒。

27
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,也不能作我的門徒。

28
你們哪一個要蓋一座樓,不先坐下算計花費,能蓋成不能呢?

29 恐怕安了地基,不能成功,看見的人都笑話他,說:
30 『這個人開了工,卻不能完工。』 31
或是一個王出去和別的王打仗,豈不先坐下酌量,
能用一萬兵去敵那領二萬兵來攻打他的嗎?
32 若是不能,就趁敵人還遠的時候,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條款。
33 這樣,你們無論甚麼人,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,就不能作我的門徒。」

34
「鹽本是好的;鹽若失了味,可用甚麼叫它再鹹呢?

35 或用在田裏,或堆在糞裏,都不合式,只好丟在外面。有耳可聽的,就應當聽!」
37 「愛父母過於愛我的,不配作我的門徒;愛兒女過於愛我的,不配作我的門徒;
38 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,也不配作我的門徒。
39 得著生命的,將要失喪生命;為我失喪生命的,將要得著生命。」(馬太福音10:37-39)
13 你們是世上的鹽。鹽若失了味,怎能叫它再鹹呢?
以後無用,不過丟在外面,被人踐踏了。 (馬太福音5:13)

13 你們是世上的鹽。鹽若失了味,怎能叫它再鹹呢?
以後無用,不過丟在外面,被人踐踏了。 (馬太福音5:13)

馬太福音十:37 - 38也有記載耶穌這個教導(請先復習6/16靈修),
那裏的場景不同,跟隨耶穌的人還不多,現在祂知道上十字架的日子已近
有必要再重復這個教導。不管是在猶太地,
還是在比利亞,跟隨耶穌的人群可說是聲勢浩大。
過去在路加十二章第一節 (參8/13靈修),
我們就曾讀到有「幾萬人」聚集聽耶穌講道。
現在跟隨耶穌的人似乎有增無減,是「極多的人」(25節)。
他們為甚麼與耶穌同行?是了解為何耶穌要說這段話的關鍵。

耶穌走向耶路撒冷的路,是一條「十字架」的路,但門徒和群眾卻以為,
耶穌是到耶路撒冷去得權柄、榮耀,是一條榮耀與能力之路,
他們完全不明白耶穌到耶路撒冷是去受苦赴難。
故此,『他轉過來對他們說:「人到我這裏來,
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、妻子、兒女、弟兄、姊妹,和自己的性命,
就不能作我的門徒。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,也不能作我的門徒』(25-27節)。
我們不要誤會主耶穌的話,祂絕對沒有不允許人去愛他們的親人的意思,
這裡的意思是說,不要讓地上親屬的感情來妨礙人去跟隨主
若遇上親人的攔阻,必須作一個選擇的時候,我們必須把主放在第一位,
看重主過於看重親人的感情,因為只有主才能領我們進入神的國,
失去了神的國是甚麼也不能補償的。

主耶穌所說的第二個條件更是令人吃驚,
一個真門徒必須「背著自己的十字架」跟從祂。
「十字架」並不是一些身體的疾病或心靈的痛苦
,而是一個人甘願「為基督的緣故」揀選的一條羞辱、痛苦、孤單、甚至捨己的道路
不是所有信徒都背著十字架,
我們可以藉著過有名無實的基督徒生活來避免十字架;
但如果我們要跟隨耶穌,就必須存預備受苦的心,
經歷耶穌在地上所遭遇的反對與逼迫。
這就是十字架。
我們彷彿可以想見,耶穌看見聽眾們臉上的表情,
知道他們的心思:「為甚麼祂把條件定得如此嚴格呢?」
然後祂用了兩個例子,強調跟從祂之前「計算代價」的必要。
全心跟隨主要付上很大的代價,
耶穌不要祂的門徒糊裡糊塗去跟隨祂。
祂將作門徒的決定比作一項「建築工程」(28-30節)和一場「戰爭」(31-32節)。
建樓之喻的意思說,凡要作耶穌之門徒者,
應當預先作好打算,免得因遇見阻礙便半途而廢
許多人因怕被人笑罵,就放棄作主耶穌的門徒,
耶穌的意思說,為別的緣故被人笑罵,還不要緊,
惟獨因半途而廢,惹人笑罵,那才是真的可憐。
打仗之喻的意思說,凡要作耶穌的門徒,
也當預先好好籌劃,仔細考慮自己能否打敗敵人,
要不是破釜沉舟,就是屈辱投降
作基督的門徒也是這樣,不能半途而廢。
全心跟隨主的心志必須成為行動,沒有行動的心志,
只不過像看來美麗的肥皂泡,一碰就破了,甚麼也沒有留下。
所以耶穌接著說:「鹽本是好的;鹽若失了味,可用甚麼叫它再鹹呢?
或用在田裏,或堆在糞裏,都不合式,只好丟在外面」(34-35節)。
古時猶太地方和中東各地吃的鹽,多是『鹽磚』,
家中每個人都有一塊鹽放在廚房中,吃飯時就各用自己的鹽塊。
等到鹽塊的鹹味逐漸減少,至完全失味時,
就成為一塊沒用的石頭,只有隨手棄置,任人踐踏了。
『 鹽』象徵門徒。一個人為主委身和捨己是好的,值得嘉許。
但這幅圖畫是描繪一個門徒本有美好的開始,
若背棄承諾,半途而廢,以失敗收場的話,
就像鹽塊失去了價值所在的特性,世上還有比它更沒用處的東西嗎?
那些不再作基督門徒的人也是這樣的可憐,
他們不適合世界的目的,但也捨棄了神的目的。
他們擁有許多宗教經驗和知識,不敢進入世界的虛榮和罪惡中;
但同時也沒有恩典和真理的喜樂,
叫他們可以走在基督的道路上……失了味的鹽成為世界的藐視和天上審判的對象。
還有比這更可憐的事嗎?(關於「門徒」與「信徒」的分別,請參閱6/28經文亮光)
你是否感到納悶?這麼多人來跟從耶穌,
耶穌這番話卻像是要把這些人趕走似的。
耶穌不要我們跟隨祂嗎?不,耶穌只是不要我們不知底蘊地來跟隨祂。
祂向跟隨祂的人提出了價值的「絕對要求」
——若不估量計算過作祂門徒的代價,不如不作!
有人也許會猶疑:難道沒有容易些的、代價小一些的選擇,
讓我們可以兩全其美嗎?也許短期有吧,
但到了一個地步,我們一定要選擇非此即彼,
不再有第二個選擇,不再有中庸之道。
這是耶穌的信徒常常感到出乎意料之外的一件事,
但這是個理性的決定,是每一個信主的人或早或晚總要面對的抉擇。
耶穌這個略帶諷喻的勸告,是勸諭那些想要跟隨祂的人,
千萬不要腳踏兩條船,以免兩頭都落空。若真的決定要跟隨祂,
就專心「背起十字架跟從我」、「撇下一切所有的...作我的門徒」。
這些刺耳卻扎心的話,是耶穌挑戰我們作祂門徒的「決心」
主耶穌向我們下戰書,要我們作個決定,你怎麼回答主呢?
經文黙想 :
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要我們「愛仇敵、為仇敵禱告」(馬太福音5:44),但是在今日經文26節,祂怎會要我們「『恨』自己的父母、妻子、兒女......」呢?這句話該如何解釋?
  1. 何為基督的「門徒」?「門徒 (disciple)」與「信徒 (believer)」有何不同?現在的我屬於那一類?
  2. 「背著自己十字架」(27節) 是什麼意思?
  3. 耶穌不強迫人作祂門徒,但條件是祂決定的 (26節),思考:祂為什麼把作門徒的條件定的這麼嚴?
  4. 「神的主權」與「人的決定」毫不衝突,你同意嗎?
  5. 耶穌也不要我們愚蠢、無謂地受苦,為作門徒受苦的前提是什麼 (26節)?
  6. 耶穌用那兩個比喻來解釋「作門徒的決定」(28-30及31-32節)?這比喻的重點是什麼?
  7. 「撇下一切所有的」(33節) 是照字面來解釋,要撇下所有才能跟隨耶穌?還是另有深意?
  8. 「鹽本是好的;鹽若失了味,可用甚麼叫它再鹹呢?」(34節) 這句話如何解釋?
  9. 「鹽若失了『味』」,你可否從今日經文中找出作耶穌門徒的『三味』?
  10. (應用) 從今天的經文中,我學到什麼屬靈的功課,是可以在生活中應用的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